提起“稻草人”人們自然會想起葉圣陶筆下的人偶,那曾是莊稼人用來驅趕飛鳥的道具。如今,現代觀光農業流行的田園風賦予了“稻草人”新的使命——工藝品。無論是農業觀光園、現代花海還是旅游景區,一個個形態各異的稻草人會時不時出現在游客面前,帶給人們全新的視覺盛宴的觀光感受。
稻草工藝品制作簡單,取材源于自然,用與自然!在新時代的背景下,稻草被賦予了新的含義!在稻草工藝品沒有興起的時候,稻田收割后,村民們又請來民間藝人利用秸稈制作完成一系列作品,頭扎兩個髻的小稻草人,胸戴大花昂首騎馬的“迎親隊伍”、笑瞇瞇的壽星……用“稻草人”玩出了藝術與時尚,引來新一輪關注度和游客潮的到來。
稻草秸稈曾經是我國秋季霧霾的“禍首”之一,以往農民處理秸稈的方法是焚燒。隨著對環境保護的重視,對鄉村秸稈焚燒的監管更加嚴格,稻谷收割后大批秸稈的處理成了現實問題。“稻草人”工藝品非常受歡迎,不僅讓令人頭痛的秸稈變成了寶,帶動了區域旅游經濟,優化了農人收入構造,同時還熏陶農人藝術情趣,讓農閑期間的勞動力找到了表現之地,可謂一舉多得。
近幾年,鄉村游受到熱捧,一些稻草工藝品已漸漸成為旅游景點的新寵,在田間擺放上這些“稻草人”,讓游客欣賞稻草藝術的同時,也能感受到環保的重要性。
作為農耕經濟的一次新的嘗試,“稻草人”工藝品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推陳出新,既有經典童話角色藍精靈、匹諾曹,又有現代流行明星喜羊羊、熊出沒、小黃人,除了動物、人物形象,還可以營造場景。“只有想不到,沒有做不到。只要你有圖片,就可以將物品惟妙惟肖的制作出來!
如今,現代旅游觀光業田園風格非常流行,為“稻草人”工藝品的發展提供了沃土,許多文化節爭相采用稻草人工藝品作為裝飾,“稻草人”工藝品已經在工藝品市場中打開了一片天地。